8/11西方哲學史
希臘第一個哲學家是泰勒斯,曾預言日蝕,女僕笑他連地面的腳邊情況都沒看清楚卻去觀察天上的東西。其觀察天象預測橄欖會豐收收購榨油機。
泰勒斯從金字塔的陰影估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米勒圖)學派(也稱愛奧尼亞(伊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
泰勒斯名言:
- 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
- 在數學的天地,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如何知道
- 宇宙的一切起源是水一切都充滿神明
泰勒斯拋開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神話思維,該由經驗及現象來探求萬物的根源
泰勒斯試圖藉助經驗觀察和理性思維來解釋世界。集科學、哲學、藝術的跨領域思維
而現今的學習中,學生亦被專業所綁架,例如懂得建築的人,常只會在建築領域記得何年代何形式,然而這樣的形式出現,或許與自然、社會、文化或者其他都有關係,反而在某種專業分工下,失去了跨領域的能力。
安納齊曼德-開啟抽象之門
愛奧尼亞(伊奧尼亞)學派(關心的是自然界)指的是泰勒斯、安納齊曼德及安納齊門尼。安納齊曼德是泰勒斯的助理兼學生,著有論自然,把日晷儀介紹到希臘世界,並且首先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他首先使用「始元」代表萬物根源的源初要素。
他認為萬物複雜多樣,則其始元不應該是否種固定的質料,而是未定物。由必然性(命運)所決定。
1.未定物藉由永恆的運動,分離出對立物
2.對立物相互之不義作為,而有受罰與報應,使各個世界存在生滅之中
3.地球位居宇宙中心,穩定不移,地球為圓柱型,人類住在圓柱上的平台
4.第一批生物在潮濕中生成
安納齊曼德-在時間的評估安排下,萬物因相互不義的行為,而輪流受罰、得到報應
安納齊門尼
宇宙萬物始元為氣,氣總是在變化之中,氣的稀化-火,氣的濃化-風、雲、水、大地、石塊。稀化生熱,濃化生冷。
地球是平的懸浮在氣之上,地球有如蓋子一樣平穩。氣具有神性,神明皆由氣而來。
重要的是以一統多思考模式。
畢達哥拉斯-用數解讀世界
畢氏定理發明者,薩摩斯島à克羅頓à畢氏學社
- 人有靈魂,靈魂不死而輪迴
- 一切生物皆有親屬關係
- 萬物的存在必須有形,而有形之物皆可用數計算,因此數字是萬物結構的根本要素。數字是萬物的始元。
- 數的元素是偶=無限,奇則為有限
名言
- 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有的人
-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些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
- 思而後行,以免提出蠢事。因為草率的動作和言語,均是卑劣的特徵
- 友誼是一種和諧的平等
赫拉克利特-詮釋變化與規則
赫拉克利特
宇宙萬物充滿變化,萬物流轉不已,你不能兩次把腳伸入同樣的河水中
其認為萬物始元為火,週期性的宇宙大火會消融一切為一。
看到宇宙變遷流轉的現象,卻有能看到對立物的統一
名言:
- 如果幸福在於肉體的快感,那麼就應當說,牛找到草料吃的時候是幸福的。
- 智慧只在於一件事,就是認識那善於駕馭一切的思想。
- 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 人的性格即是他的命運。
巴門尼德-區分現象與實在
埃利亞學派
核心人物為巴門尼德
贊諾芬妮斯
主張萬物合一,一為神,是公開引起哲學與宗教之爭的第一人
神=全視、全思、全聞
巴門尼德à埃利亞學派
- 存在不應由非存在產生,因此實在界必須是永恆的一
- 虛空並不存在
- 多不可能來自一,若有多則他也須是永恆的
- 變動不在被視為理所當然,由此必須說明感覺的有效性
齊諾-埃利亞學派
多是荒謬的,多只是幻覺
空間與時間皆無限可分
- 運動的東西既不在他所在的地方運動也不在他所不在的地方運動
- 飛著的箭是靜止的。因為,如果每一件東西在佔據一個與他自身相等的空間時是靜止的,而飛著的東西在任何一定的瞬間,總是佔據一個與他自身相等的空間,那就他就不能動了。
恩培多克勒-關注靈魂
- 萬物之根-火、氣、土、水,這四者充塞宇宙,沒有虛空存在。
- 萬物的變化源於兩個原動力「友愛」「爭鬥」
- 以上為多元論或六元論
- 恩氏說:我曾投身為男孩、女孩、灌木、小鳥和海中的魚以輪迴付出代價
安納塞格拉—提出心智
將哲學引進雅典
公然宣稱太陽是一塊炙熱的石頭,月亮則是一塊土
主張構成萬物的質料有兩各特點
- 同質體2.萬物皆含有萬物的部分
安納塞格拉主張
在每一物中,皆有其他萬物的成分,因為如此才可解釋變化這個事實。比如,牛吃草,卻長肉,表示草中必有肉的粒子,否則肉怎能來自非肉。
心智指的是宇宙有一個超級心智在主導及安排,使萬物顯示合理的秩序。人類若能適當認識這個心智,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意義。
德謨克利特-用想像力探知世界
德謨克利特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
他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原子不可分割,並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並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論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樹。
萬物的本源是原子與虛空。原子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的物質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在虛空中運動著的原子構成。所為事物的產生就是原子的結合。原子處在永恆的運動之中,即運動為原子本身所固有。虛空是絕對的空無,是源於運動的場所。原子叫做存在,虛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於不存在,只是相對於有充實的原子而言,虛空是沒有充實性的。所以非存在與存在都是實在的。世界是由原子在虛空的漩渦運動中產生的。宇宙中有無數個世界在不斷的生成與滅亡。人所存在的世界,無非是其中正在變化的一個。所以他聲稱:人是一個小宇宙(小世界)。
普羅塔哥拉
哲學思想
普羅塔哥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關於萬物流變的思想,認為變動不居的感覺現象是真實的,萬物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的。但是他從這種素樸的感覺論走向了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斷言每個人的感覺都是可靠的,人們對一切事物都根據各自的感覺作出不同的判斷,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事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的感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是怎樣。由此又斷定"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借助感覺即可獲得知識。他根據這種觀點,對傳統宗教神學提出了懷疑:"至於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麼東西"。
普羅塔哥拉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不過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後來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有區別。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觸及到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表現了人類認識的深入。他強調人在現實中的地位,在當時有破除傳統神學觀念的啟蒙作用。他把人作為重要的哲學研究對象,這是古希臘自然哲學時期向後一階段過渡的重要標誌。
倫理思想
編輯普羅塔哥拉的倫理思想也具有相對主義特徵。他的著名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的作用和價值,表現出個人主義思想傾向,後來成為人道主義的一個命題。普羅塔哥拉認為人以自身的感覺獲得知識,也以感性的慾望和私利的追求作為道德的標準。因此,道德是因人而異的。他認為,道德並不神秘,正如技藝一樣,它是人在從事私人事務和公共事務中的智慧的表現,它能調解家庭關係,幫助人們更好地參與城邦國家的事務。他指出,公正、智慧、節制等是人們必備的品質,人和人之間應以尊敬和正義為原則。他反對蘇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論,主張"德行可教",併力圖證明德性不能憑天性或自發生成,它是一種可以傳授並需經過苦心修養才能獲得的品性。
普羅塔哥拉的倫理思想,在當時有力地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對西方倫理思想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其中所包含的相對主義和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因素,也為後來的思想家們所繼承和發展。智者派由此引出了兩個相反的發展方向,有的為奴隷貴族專製作道德論證,有的得出奴隷制是非正義的結論。
4作品和名言編輯據說他著述頗豐,但沒能保存下來。實際上他的主要思想通過後來柏拉圖的一些對話集記述下來。“人是萬物的尺度”“關於神,我無法知道他們存在還是不存在,因為有許多障礙是我們得不到這種知識,一則這個問題曖昧不明,再則人生是短促的。”等都是他的代表經典語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