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區福利為起點的社區營造手法---- 吉慶社區聖誕巷案例
圖/文 柯一青(中華民國城鄉風貌發展協會講師 大同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講師)
都市的住宅區總給互不往來的印象,都市化大量方形單調的建築,每戶孤獨的存在於每個空間,人與人之間漸漸的疏離,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社區總體營造的原因。這個案例是在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地區,隱藏於繁華的石牌路巷弄內,能見度不高,屬於十分老舊的混合型社區,與一般都市的社區型態沒有什麼兩樣,這個社區綠地資源缺乏,缺少公園等民眾聚集的地方,社區民眾的共識理應更加的薄弱,這就是都市化後,社區營造最難以處理的案例,沒有共同的區域,沒有共識的凝聚,沒有地方的特色,看來顯然是個十分棘手的案子。
然而這個社區,卻完全改變一般人對都市社區的冷漠印象,踏入吉慶里社區活動中心,就看到一群熱心的綠美化志工,正在對社區的美化綠化等等事項努力,此種類型的義工部份來自吉慶社區於83年成立的環保義工隊,每日上午七時集合前往打掃,就像從前小學生上午打掃責任區域一樣,這類自動自發的義工已經招募超過80人以上,這就是對社區環境的尊重與重視。另一種類型的則是社區巡守隊,目前也有60人以上,共同維護社區的安全。再加上社區的保健志工20人,維護社區弱勢者的生活,使居住在這個社區的人感到美麗、安全及幸福的感動。人可以影響空間,人可以改變建築的功能,這些志工的熱情活化了社區活動中心的功能,使其不再是空蕩蕩的蚊子館,也不只是辦理婚喪喜慶的租借場所,成功發揮了凝聚社區居民的功能,也讓這個社區營造出溫馨的社區氛圍。
吉慶社區發展協會並非僅作一般社區環境改造,里長是社區的核心人物,也是多元文化的領袖,在相似的人之間,乃至於在差異極大的人群中,都能鼓舞大家建立堅定的人際關係,並能在自己的組織內創造一種環境,鼓勵教學相長相互扶持,我們在這個社區看到了這樣的特質。里長除了能透過社區共同的活動凝聚居民宣傳目標,其更利用政府單位實施的「飛鳳計畫」(註1) 凝聚社區力量,故利用政府提供的資源,以推動福利化社區為起點的策略,給予幸福的願景,如此的策略在此社區發揮很好的功效。當然還需要一些方法,如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社區裡哪些人需要幫助,除幫助獨居長者外,身心障礙者及其他社區內需要幫助的弱勢,里長成功的撥接政府提供的資源,也成功的感染了社區的成員。首先是透過送餐的解決社區弱勢者用餐的問題,也讓人感受到社區溫暖的一面,幫助者同時也在過程中獲得感動及收穫。當然計畫不會年年都有,也不能永遠倚賴政府單位的補助。吉慶社區巧妙的協調里內的商店付出愛心提供服務,許多商店紛紛同意免費供應餐點,所以在這裡的弱勢者每天都有不同的菜色,比起所謂的代用餐的理念,更增加許多的人情味。孤獨的環境使人與外界隔閡,對於外界的關心也漸漸變成不友善,但是在社區志工的堅持與服務下,人也漸漸的軟化,漸漸融入社區,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這個案例的成功不在於實質的環境改善成果,而是在於改變了原本冷漠的人,雖然付出者十分的辛苦,但臉上卻始終掛著滿足的笑容。吉慶的保健志工隊成立以來都能維持穩定的隊員20人以上,志工每次的關懷訪視也都會做成紀錄,以便志工們持續的追蹤。此外,社區也常安排各種健康講座,「吉慶里的阿嬤是笑瞇瞇 大家相邀來里辦公室 來那唱歌又吟詩…..」這是吉慶里的阿嬤歌,歌詞給予人充滿溫馨的感動,「溫馨吉慶˙祥和社區」正是這個大家庭共同追求的願景。
在此前提下而產生的社區環境的改造,使老舊的住宅區煥然一新,這種社區自主的社區環境改造將永遠是吉慶社區共同的驕傲。吉慶社區每年的「聖誕巷」今年來非常的吸引大家的注目,多年來的努力使得參與聖誕巷美化的居民愈來愈踴躍,居民們自動自發地佈置自己的家園,更把熱鬧的氣氛散佈至鄰近的社區,然而我們要看到的不只是聖誕巷造成的美麗景象,而是社區凝聚的強大向心力,在強大共識與凝聚力下所執行的社區營造,才是真正成功的案例,這個案例政府單位不再是主角,而是個配角,而其從社會福利改善來凝聚社區的策略,確實改變了都市普遍充斥的冷漠社區,是在都市社區內難得的成功案例。
註1:為結合社會團體,共同推動婦女支持成長、家庭支持、婦女權益及兩性平權、工作人員訓練及婦女就業、創業育成(飛鳳計畫),及建構臺北市單親家庭服務網絡的計畫。
巷口的歡迎參觀燈飾
家家戶戶自行裝飾屬於自己的聖誕節
連普通的樓梯間也出現了美麗的標誌
這樣的美化也傳遞到鄰近的社區一同響應
連冰冷的鐵窗也出現美麗的圖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