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維護地方流動的命脈-雙溪社區的威尼斯願景
 
維護地方流動的命脈-雙溪社區的威尼斯願景
文/柯一青;圖/柯一青
發表時間 2013/09/24 22:21

維護地方流動的命脈-雙溪社區的威尼斯願景

0
閱讀人數:1269

圖/文 柯一青 (中華民國城鄉風貌協會講師/新北市準社區規劃師)

臺灣河川原有整治方式
戰後初期,水利設施多為公務單位所興建。在經濟起飛時,並未十分注重河川環境,多採用最節省費用的鋼筋混凝土施作水利構造物。然而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迫使植物無法生長,魚類等動物無法躲避及棲息,導致河川失去生機,更是無法與環境融合。土地利用價值高的區域甚至將河川加蓋變成箱涵,造成居民無法親水更不可能有生物生長,加上污廢水的污染,河川水溝化,更成為惡臭及髒亂的根源,這樣的情況漸漸引起民眾對生態破壞的警覺心。

生態工程論述出現的契機
生態工程之觀念乃源自於德國及瑞士(註1) 。意指為能夠在完成河流治理任務的基礎上亦能達到接近自然並保持景觀的一種自然對策。臺灣則於1999年引入生態工程論述,當時適逢921大地震對臺灣造成重大傷害,加上2002及2003年連續兩年旱災,導致民生及工業缺水嚴重,2004年敏督利等颱風又產生重大的水患,2004年12月更發生南瑪都颱風災害。一連串的現象突顯出忽視環境面向的保育,大自然必將反撲,這樣的災害引起民眾群起對水土保持的重視與反省。

專業規劃下雙溪河整治執行
雙溪於清朝乾嘉之際即開始開墾,轄內牡丹溪和平林溪正好在此匯流,這也是雙溪地名的由來,最主要的地景就是河流、梯田與茶園,現部分梯田已經休耕。在日治時代雙溪河是相當重要的水道,據當地耆老敘述,河中豐富的漁產,也曾是許多雙溪居民賴以維生的重要來源。除此之外,雙溪還擁有金礦、煤礦、砂金礦及水銀等資源,煤礦亦為雙溪早期重要的產業(註2) 。在採礦盛期的年代,雙溪人口曾高達二萬人以上,但到了70年代,煤礦資源逐漸枯竭,而深層挖掘成本增高,加上勞工安全的重視,雙溪的礦產則開始蕭條,雙溪河也因河川水位降低,失去了捕魚及航運的功能,現雙溪人口已大量流失。現在雙溪市集最熱鬧的長安街曾是頂雙溪碼頭,形成的型態與汐止老街類似,可以見得水與雙溪的關係曾經是如此的密切,不論如何規劃都必須從雙溪水域之生態特性著手才是。

然而生態工程應建立於民眾參與環境規劃的機制下執行才能使計畫得到民眾的認同,本文以執行雙溪地區雙溪河整治為例。雙溪區是北部區域少數仍保有農村風貌的地區,雙溪河則為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內的重要溪流,雙溪河成就雙溪獨特的自然與人文地景,是北臺灣第四大河川,也是大臺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往兩岸望去,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就像在花叢裡飛舞的蝴蝶,也讓這裡成為「野薑花的故鄉」。平靜而美麗的河岸,近期吸引許多愛好划獨木舟的遊客,悠哉的欣賞自然的景觀,畫面自在而平靜。2007年中承包雙溪河水系規劃的工程顧問公司將「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下雙溪河整治計畫規劃完成,卻都是比照基隆河經驗,遵照「25年重現期洪水設計」標準,認為雙溪河為防洪保護頻率不夠故導致淹水。這樣的分析顯未重視居民生活經驗,僅在制式化水理計算公式裡打轉,規劃後兩岸自然植被被挖土機剷除,原本自然邊坡變成了「生態工程」下的蛇籠。在地方來說,如在整治河川後,走在雙溪的道路上,堤防阻擋了一切的視線及原本拂面而來的清風,河水映著藍天青山綠竹的景象也將消失,這是無法接受的環境改變。

然而,地方民眾依據地方在地經驗探討淹水原因,普遍都認為是廢耕政策讓許多水稻田消失,致使雙溪河流域土地保水率降低。再加上85年雙溪開始進行北迴鐵路電氣化與福基公路兩項重大建設,這兩大建設破壞了原有水流路徑及土地自然洪泛調節機制,這才是導致雙溪一連串水患問題的根本原因。臺灣長期以來規劃者自我及主觀的設計,忽略使用者之心理及對社區環境的尊重,即使制定了環境影響評估法,也只限制了部分規模工程必須先施作環境影響評估。事實上,無論任何的開發或環境規劃都需由下而上,尊重使用者經驗及環境的維護,居民對於當地的水文水理有著不同於水理計算之自然經驗,許多耆老對水溢滿至一定高度推測即可明確預知溢堤的時間,這是一般水理計算無法得知的自然經驗,規劃者應予以重視。故地方居民拒絕接收傳統破壞生態的河川防洪治理方式,群起嚴重抗議,經過生態保育團體與地方居民及代表抗爭下,期望改變現有破壞現況的治水方式,以維護社區的命脈,97年12月23日當時的政府官員到雙溪區參加健康城市會議,當地居民全力動員,迫使承辦單位及規劃單位重視環境維護問題,並將說明會重新定位為社區工作坊,加強社區居民的互動,雙溪河才出現回歸在地居民願景及想像的契機。

發現地方的特色與願景
這個案例中我們發現社區的力量不只是在城市可以展現,在雙溪居民反對破壞生態的河川整治,及平溪居民反對興建水庫相關抗爭即可得知,民眾之社區的力量已經在萌芽,生態觀念已逐漸覺醒中。臺灣在面對全球化的衝擊下,產業有增加競爭力之必要,然而若只在意產業開發忽略了永續發展,生態保育便難以顧及,即使以觀光客為主體的觀光產業都應該被以「社區生態」為主體的生態產業所取代,就算是經濟產業也應融入地方,例如便利商店如果設在煤礦文化遺址區,應捨棄其原有型態,也許就是以礦坑型態來呈現,這就是對地方的尊重。

總言之,生態工程的出現不僅是在回復河川原貌,更應有整體的區域計畫與規劃,而規劃者必須尊重社區對未來的詮釋及發展想像,以社區營造為基礎,落實地方參與機制,於規劃初期即廣納地方經驗與建議,減少生態足跡及生態包袱,才能成為真正永續發展的生態社區與整體環境。雙溪居民終於力挽狂瀾,憑藉著自主的力量與對當地豐富的知識,成功地扭轉了雙溪河被「改造」的命運。未來雙溪河將流向何方,有何願景,現在當地居民已有自主規劃的力量,我們期盼雙溪地區可成為臺灣的威尼斯 (註3)。

註1 經濟部水利署永續公共工程網站
http://eem.wra.gov.tw/ct.asp?xItem=12043&ctNode=2252&comefrom=lp.

註2 參考雙溪鄉志,2001。

註3 所謂威尼斯,作家張三於2008年「山中威尼斯的雙溪」一文提過,民俗專家林衡道先生所讚譽的「山中的威尼斯」,近年也出現當地人以山中威尼斯作為民宿名稱,依據98年4月雙溪河流域願景工作坊紀錄訂定的願景:
一、雙溪河不只是雙溪、貢寮人的事,雙溪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是全天下人大家的事。
二、自有記憶以來都是蓋水泥護岸。雙溪的未來要做的護岸應該走向自然,要用石頭才可以涵水、導水,以前已經做的水泥護岸就要慢慢改掉。
三、我們知道現在農耕吃不飽,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願意回鄉耕作,失業人又那麼多,可以好好規劃發展。雙溪非常寶貴就是沒有像九份一樣亂開發。這就是可以這樣來發展。
四、如果雙溪可以泛舟就好像江南、威尼斯一樣,一定是可行的!

雙溪河沒有太多的水利建設,相當的自然,水、藍天跟隱藏在草叢裡的白色野薑花

獨木舟、山、橋與藍天成為一幅美麗的圖畫

現代化的設施將影響雙溪河原本的自然風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green 的頭像
    kegreen

    kegreen的部落格

    ke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